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334节

……

李牧第一次给蒙恬布置单独的任务,小将蒙恬十分激动,见朱襄时居然披了全甲,被朱襄笑话了一顿。

兵卒由蒙恬管理,朱襄只过目了随行工匠的名单。

工匠有名有姓的不多,大部分都是庶人那种很随性的名字。朱襄扫了一眼名单,视线在一个名字上停驻。

“郑国?”朱襄声音一抖。

雪姬问道:“这人有何问题?”

朱襄咧嘴:“没问题,一点问题都没有。”

哎哟我的好廉公,你真的是太会抓人了!郑国这种有名有姓的工匠,都是韩王室所属啊!你是从哪把人抓过来。

他这次回去没见到廉公。廉公以军营为家,一副完全不想念朱襄,不找借口来探望朱襄的模样。

结果廉公还是想我的嘛。

朱襄手指摸索着“郑国”这两个字,笑得眼睛都弯了,与嬴小政真心欢笑时十分相似。

郑国来了,郑国渠还会远吗?等他让郑国在广陵修了郑国渠后,就把郑国推举给夏同,让郑国去关中修郑国渠!

不过郑国渠长达三百余里,修筑的民夫刑徒大概会死不少吧。

朱襄心中一叹,将不适压下。

郑国渠修成后,能覆盖关中四万余顷土地,活下去的人会比修水渠死掉的人更多,得做取舍,是以如都江堰一样,必须修。

等广陵郑国渠发挥作用,他就将郑国举荐给夏同。以现在秦国的财力,修郑国渠应当比历史中秦王政时容易。

朱襄吩咐下人道:“把郑国叫来,我与他聊聊修建水渠的事。”

第185章 成家立业梦

郑国是个黑脸络腮胡大汉,面色有些愁苦。

难怪他面色愁苦。从韩国被掳,与家乡隔着千山万水,能不愁苦吗?

郑国原本是在公元前247年去秦国修水渠,暴露奸细身份之后,还能说动秦国君臣同意他继续修下去,可见口才不错,并非底层庶民,应该也是读过书,有过传承的士人。

春秋战国乱世,国君后人尚且沦为田间耕种的庶民,有士人沦为工匠也正常。

朱襄叫郑国来时,也叫上了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墨家人和农家人。

农家和墨家原本较为严密的组织都已经散了,许明和相和就是最后一任首领。

这是许明和相和为了将农家、墨家的思想传下去所做的艰难决定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